在全面从严治党中,纪检监察机关、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职责。市纪委坚持“严”字当头,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和党纪法规的教育先正其心;深化“三转”,强化监督管理而后正其行,努力建设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。
创新方式丰富载体 打造廉政宣传教育新常态
2015年市纪委引入“互联网+党风廉政教育”的思维着力打造了党风廉政教育平台,平台以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为“用户”中心,把学习、考试、管理、资料查询、互动交流集于一体,建立丰富的课件库,满足“用户”自主个性化学需求,实现了党风廉政教育从“说教式、灌输式”向“引导式、互动式”转变,切实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。全年有3734人参加了学习,考核中95.5%的人达到合格,其中368人为满分。

2015年市纪委强化宣教工作“学思践悟”的引导作用,引入“互联网+党风廉政建设”模式,改版升级市纪委监察局网站,开通微网站、微信,将网站打造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权威发布的宣传阵地、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的交流平台,廉政文化教育的学习园地、廉政法规制度的馆藏宝库、党风廉政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高地。同时,整合中省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文章编印两册《学思践悟》,形成线上线下互动,逐步实现党风廉政教育从“说教式、灌输式”向“引导式、互动式”转变。
创新活动方式、丰富教育载体,市纪委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全覆盖、立体化的新模式,不断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实效性。突出影响造氛围。首次把在榆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晋剧与党风廉政教育结合起来,排演了大型廉政警示教育现代晋剧《母爱》,并利用半个月时间,在全市各县区巡演14场,共计两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。突出特色间阵地。各地各行业挖掘自身特点,采取有力措施,加大投入力度,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阵地,命名了子洲县廉政教育基地、榆林监狱警示教育基地、靖边县小河会议旧址3个单位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和府谷县文广局、吴堡县公安局2个单位为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。突出主题搞活动。市纪委结合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这项重点工作,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巡展”活动,约有650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观看了巡展。
融合式改革 释放纪检工作新活力
米脂县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调整为14个,调整任命21名优秀干部,县纪委执纪监督机构人员占比达到72%以上。4个派驻纪检组对全县61个县直部门和24个省市驻米单位实现了监督全覆盖。
横山县的“监察室”融入了基层工作,各乡镇纪检书记兼任“主任”,19名乡镇纪检专干走马上任,在田间地头、农家炕头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。
今年,市纪委在12个县区纪委全面推行了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,县区纪委统一设置14或15个室,纪检监察室增至6——7个,其中4或5个纪检监察室加挂派驻纪检组牌子,实行“两块牌子、一套人马”的管理体制,履行纪委监督和派驻监督两项职能,在不增加机构、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,实现了派驻机构的全覆盖和内设机构的优化调整。

这次县区纪委内设机构、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是市纪委进一步深化“三转”,释放纪检工作新活力的重要举措。有效解决了派驻监督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,确保了党内监督没有例外、不留死角。同时,派驻纪检组和纪检监察室受县区纪委直接领导,向县区纪委直接报告工作,职责权限实现了优势互补。改革后,派驻纪检组和纪检监察室代表县区纪委开展工作,有较强的独立性,不受驻在系统各部门党组(党委)的制约,与归口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,增加执纪监督的权威。
谁来监督纪委 以组织创新强化自我监督
11月4日,市纪委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,会上市委常委、市纪委书记张凯盈强调,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的,纪检监察干部首先做到,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到,市纪委监察局首先做到。
一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、坚持以上率下,将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强化自我监督作为重要任务,摆在重要位置紧抓不放,多次强调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,不断加强对纪律审查工作的全过程的监管,严格按照五种标准分类处置和集中管理问题线索,严格纪律审查程序,带头转职能、转方式、转作风,有效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。

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,纪检监察机关对自身的监督也一刻不能松懈。去年,市纪委成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,建立了约谈、函询等制度,给纪检监察干部立规矩、划红线。今年以来市纪委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8件问题线索进行了核查,谈话函询2人,初核了结4人,党政纪处分1人,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人,以实际行动回答了“谁来监督纪委?”的问题,维护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