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来多家媒体报道了陕西省出实招有效防止干部“混基层经历”的做法。笔者认为这为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干部敲响了警钟,警示大家“混基层”的心理要不得,“混基层”的干部党和组织更是容不得。
懂基层,开启成长之钥。古语有云: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。”我们党历来重视在基层锻炼干部,在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,"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"。习近平总书记也说:“干部有了丰富的基础经历,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,知道国情,知道人民的需要,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,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。”当前,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,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济困更是让部门不少干部下到基层开展扶贫工作。这一方面大大充实了基层的扶贫力量,另一方面为干部提供了一个在基层锻炼自我、丰富基层经验的良机。
混基层,绝非长久之计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在基层锻炼,离人民最近,干的好歹,群众那是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想靠摆资格、拉关系“混基层”,群众绝不答应。即使有人靠一时"作秀"蒙混过关,没在基层学到真本事,历练出真能耐,时间久了,也会在实践面前"露马脚"。所以,在基层干绝不能有侥幸心理,不能有走过场的想法。既然“身”入基层,就要“心”沉在基层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“用心、用情、用力开展扶贫工作”的要求,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为扎实练就个人能力基本功下足功夫,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。
能上能下,让“混基层”干部无立锥之地。为确保下派扶贫干部扎实开展工作,取得工作实效,上级应当不断完善基层干部工作管理办法,明确奖罚机制,从制度上充分激发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。对在工作中积极主动,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给予表彰、提拔或是物质方面的奖励;对 “混基层”、消极怠工的干部严格落实差评召回、降级、解聘等工作制度。要坚持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,管在平时、严在当下,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科学动态的管理局面,彻底解决“混基层”问题,让一线干部干劲十足、戮力同心,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