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纪委监委推动观看警示教育片形成常态
时间:2023/02/09
来源:
榆林市纪委监委
点击:次
“我自己错了,咎由自取,希望大家不要走这条路......”“已经成了犯罪分子了,才意识到严重,所以特别的后悔。
”榆林市公路局原党委书记、局长马润前在警示片中声泪俱下的忏悔,给观看人员带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醒。
近日,市纪委监委组织拍摄的《借路敛财 自毁人生路》《褪色的警服》《粮仓里的“疯狂硕鼠”》等警示片分别获省纪委表彰。片中主角马润前、苏志强、姚锦武等人都曾是市县重点部门行业领域的“一把手”,但对组织、对人民毫无敬畏之心,政治蜕变、经济贪婪、生活腐化,成了“两面人”、贪心人,最终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,成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。
运用同级同类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,对警醒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具有非常现实的效果。近年来,榆林市纪委监委在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的同时,注重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,通过编印忏悔录、拍摄警示教育片,组织阅读忏悔录、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督促案发行业领域做实以案促改,切实强化不敢腐的震慑,增强不想腐的自觉。
“警示片中披露的一个个鲜活案例,令人震撼和警醒。特别是曾经自己的领导,现在成为反面典型忏悔,这种身份的反差实在太令人叹息和触动了。”定边县公安局某派出所所长看完《褪色的警服》感慨说,一定在今后的从警生涯中以此为戒,牢记手中权力来自人民,尽心履职,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。
运用“全周期管理”方式,从典型案件中剖析监管漏洞、制度短板、廉政风险、思想“病灶”。去年,榆林市纪委印发了《榆林市能源领域违纪违法干部忏悔书》,督促发案单位深刻剖析、汲取教训,抓好专题学习、警示教育,开好民主生活会,推动在会前观看警示教育片常态化制度化,使严厉惩治、规范权力、教育引导一体发力,扎实做好查办案件“后半篇文章”,不断放大治理腐败综合效能。
上一篇:咬定青山不放松——陕西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
下一篇:张晓光: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为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